以下面的陈述为例,如果第一个陈述为真,那么第二个陈述是否也为真?
第一个陈述:“如果下雨,那我就不能踢足球了”。 第二个陈述:“如果我不能踢足球,那就下雨了。”
很明显,这里的问题是:我不能踢足球可能还有其他原因,这不一定取决于天气。如果我们在上下文非常清楚的情况下在推理中犯了如此简单的错误,想象一下当你对更模糊的陈述不太确定时会发生什么。
逆向陈述错误
例子
前提:如果下雨,那我就不能踢足球了。 结论:如果我不能踢足球,那就下雨了。
解释:从第一条语句中,我们得到一个条件和一个结果:条件是“下雨”,结果是“我不能踢足球”。整个前提的表述方式是,如果条件满足,那么结果就会发生。但是,结论表明,如果结果满足,那么条件就会发生。这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如果结果首先出现,则条件没有必要发生。这被称为逆向错误。
在一般形式中,逆向陈述错误的论点如下:
- 如果 P 发生,则 Q 发生。
- Q 出现。
- 因此,也会出现 P。
flowchart LR id1[/P/]==>id2[\Q\]
Link to originalflowchart LR id1[\Q\]--?---id2[/P/]
相反陈述错误
错误推理之相反错误的例子
前提:如果下雨,那我就不能踢足球了。 结论:如果不下雨,那我就可以踢足球了。
解释:从第一条语句中,我们得到一个条件和一个结果:条件是“下雨”,结果是“我不能踢足球”。整个前提的表述方式是,如果条件满足,那么结果就会发生。但是,结论表明,如果条件不发生,则结果也不会发生。这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可能有其他原因/因素导致结果确实发生。这被称为相反错误。
Link to original在一般形式中,相反错误的论点如下:
- 如果 P 发生,则 Q 发生。
- P 不发生。
- 因此,Q 也不会发生。
现在可能非常清楚,有时候容易识别出我们做出了错误的推理。但是,如果给出的陈述显得更加模糊怎么办?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引入上面的两个错误(逆向错误和相反错误)来表明并非所有错误的陈述都是容易识别的。简单地说,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导致另一个。简而言之,我们是在指出“[* 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]”这一普遍事实。 在下一段中,我们将介绍这些错误。
-
肯定后件谬误
- 形式: 如果P,那么Q; Q成立; 所以P成立
- 例子: 如果下雨,地面会湿; 地面湿了; 所以下雨了
- 问题: 地面湿可能有其他原因,如洒水或积雪融化
-
否定前件谬误
- 形式: 如果P,那么Q; P不成立; 所以Q不成立
- 例子: 如果是周末,商店会开门; 今天不是周末; 所以商店不开门
- 问题: 商店可能因其他原因开门,如节假日
-
合成谬误
- 形式: A的部分有性质X; 所以A整体有性质X
- 例子: 这台电脑的每个部件都很轻; 所以这台电脑很轻
- 问题: 整体的性质不一定等同于部分的性质之和
-
分解谬误
- 形式: A整体有性质X; 所以A的部分有性质X
- 例子: 这个足球队很强; 所以这个队的每个队员都很强
- 问题: 部分的性质不一定等同于整体的性质
-
诉诸无知谬误
- 形式: 没有证据证明P不成立; 所以P成立
- 例子: 没有证据证明外星人不存在; 所以外星人存在
- 问题: 缺乏证据不能作为肯定结论的依据